理想的明灯永不灭

期次:第397期    作者:王森   查看:70




  我是林学院一名普通教师党员,来到中南林求学与工作已有15个年头。如果说在15年里我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情的话,那么照耀我前行的明灯应该就是“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中南林精神。
  2000年我来到中南林求学。在求学阶段,我感受到中南林精神是在我博士论文试验凝滞时,导师谢碧霞教授谆谆教导的语言中;是我们在倾盆大雨彷徨四顾中,李际平教授送与我和妻儿的雨伞上;是我一个人在冰冻封门电线压断时,退休教师曹铁如副教授送我的炭火中;是在我心有千千结一时解不开时,督导团巫佛珍教授陪我散步的身影里……从他们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南林“无私奉献,求是树人”的精神。他们有的是我的导师,有的是我的领导,有的是我的前辈,有的是我的同事。这些年,我一直在思索,他们尽心且及时地帮助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当时我只是一个清贫的学子,又能回报他们什么?
  在当时,我还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只是感受到他们给予我的温暖,心存感激。直到成为教师之后,我才认识到,他们为的是教师的称号,为的是教师的荣誉,为的是中南林的未来。
  2006年我来到中南林工作。这个优秀的群体继续感召着我,激励着我。示范的作用和力量是巨大的,我也以同样的胸怀与热情,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以自己的言行影响着我的学生。
  在科研上,我始终认为科学研究的原动力是勇于创新。近5年来,我共主持各级科学研究项目3项,在带领研究生执行科研项目过程中,较全面地确定了桃胶加工利用的力学与化学基础,探索了华中五味子的戈米辛合成途径,实现了鲜食枣在南方地区的一年多次结果,发现了木质化枣吊结果的机理,其中桃胶加工利用的力学与化学基础的研究获得了湖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木质化枣吊结果机理被专家委员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写入了国家林业行业标准,发表一级学报与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12篇,出版专著5部。
  在教学上,我注重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理论知识完整系统地教授给学生,课后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试验心得传授给学生。在之前5年的本科毕业生论文指导中,其中有4年我的学生获得校级优秀论文。2014年我的第一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在外审环节中有2名研究生获得“2A”的评审结果,他们中有1人被分配到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1人考取了我校的博士。
  在生活上,当得知学生被骗入传销组织时,我毫不犹豫地邀李向东老师驱车千里去寻找;了解到同学们手头拮据时,我热情地将生活费送入同学手中。同学们对我也很认可与信任,学习上有困难就来讨论,思想上有疑惑就来诉说。作为老师,我感到幸福的同时,也感受到我把老一辈中南林精神的薪火向下传递的自豪。
  在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之余,我还积极参与湖南省科技特派员等社会活动,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言行,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关乎着当地政府与群众对中南林的印象。因此,在传授知识与带领创业的过程中,我谨慎热情、尽心尽力。我与导师谢碧霞教授培育的南方鲜食枣产业被湖南省祁东县定为农业支柱产业;合作选育的中秋酥脆枣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由我技术指导的湖南新丰果业有限公司、邵阳鑫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也均已从一个弱小的农业企业成长为湖南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1年,浏阳市大围山镇金钟桥村主任、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湖南领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黎建林想发展鲜食枣产业,我马上陪他到河北、山西、河南3省5县参观考察5天。第二年黎建林的枣树就结了香甜的脆枣,事后他感动地说:“我一定向市委人才工作办申请,还是请您做我们镇的科技特派员。”2012、2013两年我校的经济林专业课程实习就在他的农庄进行,他尽心服务,并减免了我们同学的住宿费。我服务过的乡村有聘请我做荣誉村民,主动给我宅基地的,服务过的企业有聘请我做技术顾问,主动送我别墅居住权的,虽然我没有接受宅基地,也没有去别墅居住过,但我还是强烈地感觉到了基层对林业知识的渴求,社会对我们中南林人的认可,我自己也尽到了用中南林精神的薪火温暖社会的义务。
  作为年青的中南林教师,我有追求,也有理想。支撑我追求的基础是在专业上兢兢业业的“求是”与“树木”,支撑我追求的目标则是在事业上的“求新”与“树人”。如果非要讲出一句和青年朋友共勉的话,那就是“中南林精神的传递与青年教师理想的实现密不可分,让我们理想的明灯永远不要熄灭!”
  (注:此文是王森老师作为教师党员在我校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的发言,原题为《中南林精神的传递与青年教师理想的实现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