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救赎的勇气与担当———《追风筝的人》

期次:第412期    作者:学记团 纪琦琪   查看:47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地追。
  孩提时代,一切都看似漫不经心,随心所欲。故事发生在阿富汗,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阿米尔开口说话的第一个词是“爸爸”,而他家仆人的孩子哈桑所学会的第一个词便是“阿米尔”。他们喝同样的奶水长大,在一起快乐无比。阿米尔常为哈桑讲故事,虽常常戏弄哈桑,但他深知哈桑虽不识字,却能看穿他的内心。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一场风筝比赛后,他们两人得了冠军。“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哈桑的承诺,但不料在哈桑为阿米尔逐回落下的风筝时受到侮辱。这些都被阿米尔看到眼中,但是他没有勇气出面救哈桑。阿米尔对自己感到失望,并将不快发泄在了哈桑身上。后来还诬陷哈桑偷了自己的手表与钱,自己再一次的懦弱导致哈桑与其父亲阿里的离开。
  “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也许是最后一次。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爱任何人,我只想告诉他们,我就是草丛里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我不配他做出的牺牲,我是撒谎蛋,我是小偷……”哈桑离开时,阿米尔心里不停地呐喊着,却因一切就要终结而隐隐有高兴的念头。或许,这就是人性懦弱的一面。
  有时,童年代表着我们天真、快乐、美好的回忆。而又不得不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年幼的时候做过一些让自己今后感到羞愧的事,这些事可能如影子一般伴随自己一生,让你只能低着头去看它。自己尽力地弥补,何尝不是一种自我拯救呢?可是时光不会掉头,但救赎之路又谈何容易?
  随后,苏军侵略阿富汗,阿米尔的父亲带着阿米尔逃到了美国,并将家里的房子托付给一个朋友和生意的合伙人拉辛汗看护。此后,虽然哈桑并不在身边,但阿米尔的负罪感从未减少。遇到心上人索拉雅时,他如不谙世事的少年般青涩不已,但童年带给他内心的愧疚感却挥之不去。当索拉雅说起自己曾教仆人认字时,阿米尔回想起自己如何戏弄哈桑。甚至当阿米尔父亲日薄西山为其与索拉雅定终身时,索拉雅说出了自己长时间以来不可告人的秘密,阿米尔竟羡慕她可以公开秘密,而自己将会永远带着这份罪恶活着。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地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的心灵予救赎。多年后,阿米尔见到拉辛汗,明白了哈桑和自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一时难以接受,也终于明白父亲对哈桑的爱以及父亲的罪恶。他明白了父亲是一个被拉扯成两半的男人,他不能公开表达对哈桑的爱,所以将怨气化为对自己的严厉。相比哈桑,自己是被社会承认的一半,父亲所继承的财富,以及随之而来的犯罪免受刑法的特权都被授予自己。他为哈桑感到不公,同时自己的内心也深深痛苦着。
  与此同时,阿米尔也了解到自己虽背叛了哈桑,但哈桑一直将自己视为最好的朋友。他明白,哈桑曾经深爱过他,以前无人那样待他,日后也永远不会有。阿米尔始终无法原谅自己当年对哈桑的背叛。为了赎罪,阿米尔克服懦弱,再度踏上暌违二十多年的故乡,走上了“再次通往好人的道路”,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为了拯救哈桑的儿子,他去了恤孤院,并与塔利班分子阿塞夫正式交锋。儿时的噩梦再度重演,最终他历尽艰辛,救出了侄子,并将他带回了美国的家。
  全书以史诗般的历史景观和荡气回肠的人性故事,细腻动情,感人至深。正如著名作家伊莎贝拉·阿连德所言:“这本小说太令人震撼,很长一段时日,让我所读的一切都相形失色。文学与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主题,都交织在这部惊世之作里:爱、恐惧、愧疚、赎罪……”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勇敢地追逐自己心中的风筝。愿遇到如哈桑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朋友时,能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