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下的我校“树人学者”卓越教授谭晓风

期次:第416期    作者:石介平   查看:339

 

   编者按:跟拍五年,已累计拍出了上万张的照片,每一张照片里面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这是一位校园业余摄影师的执着与用心。
  2012年的春天,我校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经济林育种与栽培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主任谭晓风教授正在湘西国家油桐基地指导研究生进行油桐杂交授粉试验,就在这时,石介平老师举起了相机,留下了第一张记录谭教授的珍贵照片。这一拍就是五年,而他坦言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用镜头来记录谭晓风教授在教学科研、生产实践、技术指导、国际学术交流等方面的足迹,这是我退休五年后的一个想法。”石介平说,“其实能用镜头记录下某段有内涵、有深度的历史,记录下某个动人的时刻,对我来说,是一件幸福而又有责任感和成就感的事情。”
  在我校2017年教师节庆祝和表彰大会上,谭晓风教授获得了“树人学者”卓越教授奖,在他发表获奖感言和手捧一大束鲜花的时候,石介平老师又举起了相机。他跟谭教授约定,还要坚持跟拍五年,用最真实的镜头来记录最真实的教授风采,记录他的团队,记录经济林人对自己所钟爱的学科专业的传承与发展。
  受本报邀请,石介平老师从众多照片中选出了20张有代表性的照片,为我们讲述照片里面的故事。为此,本报特开辟了“照片里面的故事”这一栏目,希望有更多的校园摄影师能够将照片中的生动故事讲给读者听。


    今天又拍摄了谭晓风教授给博士、硕士研究生新生讲述经济林学科的发展史。这个展厅、这样内容的拍摄已有多次,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经济林学科展厅是我校第一个学科展厅,是第一个学科出资自己建设的展厅。这个展厅是谭教授多年的沉积和三年策划筹办的展厅。
  图1中,墙上是谭教授的题词———“求真务实,经世致用,厚积薄发,传承创新”。题词没有题名,所以整体看上去,画面似乎缺些什么。每每在给新生讲述经济林学科发展史时,让听者总能感到一种自豪与自信。图2里面展示的张张照片、件件文本、书籍、奖状、标本,如数家珍,谭教授是经历者、实践者、创办者、领导者,他是最好的讲解员,是我校经济林学科发展的见证活字典。看看墙上的十六字题词,感悟到这是谭教授几十年从事经济林学科建设感悟出的人生真谛。
  认识谭教授三十几年了,初接触就能感受到他文学功底不错。这不,图3中谭教授在给本科生讲课时,秦汉时期的历史文献出现在画面里,谈古论今,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图4则拍摄了谭教授在修改审阅博士论文时的场景。汗水湿透了前襟,不禁让人加深理解了汗水倾注这个词的丰富内涵。
  有一次,我站在谭教授办公室外的走廊上,突然冒出一个名称———博士走廊。是啊,这真的就是一条博士走廊!在每一间办公室的门里几乎都是博士、博士后。这是一个梯队明显的团队,也是一个科研项目多多的学科团队。图5是经济林学科的博士照片墙,这么多博士,足以显示我校经济林学科的实力。站在这些照片前,谭教授每次都会说:“这是我的学生,那是我的学生。”至今年为止,谭教授已经培养出了98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硕士69人,博士29人,其中有两名是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谭教授本人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被誉为“太行新愚公”的全国劳动模范李保国的博士生导师便是谭教授。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讲,培养出这么多学生并且有许多大有作为的学生,当然是件自豪的事了。我开玩笑地跟谭教授说:“待明年带出第100个研究生毕业时,我们要好好地庆祝一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培养出优秀毕业生是值得骄傲自豪的,那么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获得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的科研成果,也是值得自豪的。图6是某国际交流会上谭教授在介绍他的获奖科研项目。图7是在观察植物的细胞蛋白。图 8是在嫁接三年枝前,看着油茶果实累累,谭教授情不自禁地叫我:“来,给我来一张。”油茶是谭教授自己培育的优良品种,目前这些优良品种已经被大面积推广。
  讲好一门课,攻克一个科研课题,培育一个新品种,写好一本书……这一切的取得是靠几十年来对经济林的深刻认识,对植物真知的探索、剖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对一个个方面、一个个现象的记录、比较、观察所得。这种观察是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汗水,这种观察区别于其他类别的科研,是以年为周期的,现象的累积、数据的积累、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引用、对比、借鉴。那么把这些成果写入论文、教材、著作,我想大概就是经世致用了。《经济林栽培学》和《林业生物技术》教材的主编,《中国林业百科全书经济林卷》的主编,多本经济林方面的著作,这又是值得自豪的事了。图9、图10中谭教授的脸上洋溢出会心的微笑。哦!几十年知识的沉积,沉积在这篇篇论文、本本教材著作中,积累厚实,字字珠玑。薄发于讲堂、田间、科技交流中,继承、发现、传授,如此遵循大自然的规律,继续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探索,一个个创新应运而生。
  在拍摄现场和整理图片中常常会感叹道:谭教授精力咋就那么旺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的统筹、指导,组织和编写、审查全国性教材、专著,全国和省各级学会的组织与参与,社会活动(比如省政府参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和协同穿心平台的筹办、管理,与生产企业合作与指导等,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经济林学科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大面积推广过程中,年年季季都会亲临现场,图11是带领学生参加油茶培育基地。硕博士生们年年都要往返于基地和学校之间,授粉、观察、记录、对比、称量等,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财力、物力,由此我不禁想到如果能在学校开辟一块基地集中传授,那这些研究生和农田技术人员将高兴倍至了。图12、图13是在指导油茶基地的技术人员进行整地、修剪。大面积推广优良品种是农民致富之路,是扶贫攻坚的重要项目。图14、图15是在花垣县十八洞村和地区科技局、开发商、及扶贫工作组同志们的合影。图16是科技生产联姻的照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多年来优良的油茶品种和管理技术赢得农民群众和相关民营企业信任,技术支持、技术合作、协议、合同,企校共进,也充分展现科技为生产服务的大好前景。
  图17是谭教授和美国相关专家在观察油桐生长情况,和国外专家交流是每年都有数起的。在硕士,博士论文答辩中,都有国内机关院士、专家、教授参与其中,大量最新最前端的信息通过这种交流而来,本学科、相关学科信息极大丰富和启发了我们的学科发展。尤其受益于年轻教师和学生,他们可以站在世界最前列的起跑线上。记得前国家林业局领导在参观展厅时,谭教授霸气地说:“经济林这块‘我们是老大’”。
  这个“老大”不是吹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展厅里展出各个时间的教材、文件、奖状、证书、优良品种标本,各个时期的科学工作者的照片等,有30—40年代出生的经济学科开拓人胡芳名、何方等教授,有50—60年代出生的谭晓风、袁德义、李建安等教授,有70—80年代出生的王森、张党权、张琳等教授,还有没有上墙的最近几年留校的博士毕业生们,他们里面有在学生时期就获得国内高层次奖项和奖金,如优秀博士论文奖、梁希优秀学子奖、沈国舫基金奖、芙蓉学子奖等,前途不可估量,而这个“老大”团队的领头人就是谭教授。为把学科历史记录完整,谭教授召集了健在的第一代经济林老教授们开座谈会,为他们拍摄影像资料,甚至远到广州去看望第一代经济林老教授,录制历史资料。在今年的教师节庆祝和表彰大会上,谭教授被授予“树人学者”卓越教授光荣称号,还获得十万奖金。这个“卓越”二字,这个十万元奖金,是我校首次设立和发放的。
  图18是我个人比较满意的一张照片。在某次论文答辩会上,谭教授生气了,记得好像是在批评某件事,显得较为激动、认真,当时我只记下了“一丝不苟”这四个字。确实,在学术上一丝不苟,做人上也是一丝不苟。而从摄影角度讲,是捕捉到最真实最自然的瞬间。
  图19是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油茶自交不亲和性的机制解析”的启动会议,与会的大部分是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有些是生疏的面孔,刚刚结束了一个国家的科研项目,又一个国家的科研项目即将开始。在这个会议室里我拍了5年的照片,但至今没拍出一张合乎摄影要求的、有光感、有层次、有深度的照片。然而令我欣慰的是在这会议室里记录了太多的谭教授和他的团队、他的学生们真实的影像资料。5年时间不长也不短,上一个项目就是5年,我拍了这个项目的鉴定会。一个新的项目又是5年,我正好从开始拍起。又有一批新生力量加入这个队伍,谭教授有意识地把重担放在年轻人的肩上。衷心祝愿他们在这个高起点的平台上,扬帆远征,攀登科学的新高峰!
  图20是谭晓风“树人学者”卓越教授的奖状。仅仅20张照片、数千文字,当然反映不出谭教授的全部,但通过这些照片,反映出我们中南林科大的教授点滴,展现出他们最真实的样子,也算是满足了一位业余校园摄影师的心愿。


谭晓风教授经典语录


求真务实,经世致用,厚积薄发,传承创新。(为经济林重点实验室建设题词)

我是农民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当过4年的正式农民,对农民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对发展农村经济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经济林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最好的林种,经济林产业是我国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最佳产业。

唯有热爱自己从事的专业,才能成就自己向往的事业。

我们从事经济林研究工作,要树立顶天立地的目标。顶天就是在经济林基础学科领域有重大创新,为科学技术进步做贡献;立地就是要把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农村经济发展做贡献。

坎坷的人生征途,可能成为成就事业的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