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不隔心,“心理防疫”平台给师生心灵戴上“口罩”

期次:第436期    作者:邹 敏 袁红梅   查看:61


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影响广泛性的特点。由于它是突发的,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使人们无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以往惯用的应对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因而会让人们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出现功能失调以及社会的混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甚至造成心理危机。疫情伊始我校学工部心理中心迅速行动,主动作为,发挥专业优势,搭建全方位“心理防疫”平台,开展心理干预与服务,助力广大师生暖心共度疫情难关。

2月4日晚,我校心理中心的咨询师王小凤老师刚登录QQ,就有一个头像在闪烁———“老师在吗?天天宅在家我都快发霉了”。这是一个因患抑郁症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咨询的来访者阿远。经过系统的治疗和咨询,阿远的病情日趋稳定,并重拾了对生活和学业的信心。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开始扰乱了他的情绪。他担心自己的病就会卷土重来,甚至更加严重,于是主动通过学校开放的中南林“心理防疫”咨询平台寻求帮助。

咨询师一方面鼓励他将这段时间以来在内心压抑已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另一方面对他在家坚持服药、主动通过QQ寻求咨询表示肯定,并就如何调节情绪提出了具体建议。经过近一个小时的交谈,阿远的情绪终于得以缓解。结束时咨询师告知他,每天都会有咨询师在线值班。阿远开心地下线了,咨询师也如释重负……

这是我校开通“心理防疫”咨询平台第五天的接待咨询场景。学校心理中心主任袁红梅教授介绍,随着疫情的发展,部分师生难免会出现社会心理和行为恐慌,为此,学校多措并举,助力师生打好心理防疫攻坚战。

凝聚团队力量,积极开展心理援助与心理咨询。为了帮助师生消除恐慌,同步做好心理防疫,学生工作部微信公众号不定期向全校学生“发放”心理援助手册,推送心理抗疫相关文章,帮助学生科学认识疫情做好心理自我调适外,将线上心理援助和心理咨询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全天侯、周一至周日全覆盖心理服务。学工部组织心理咨询师团队于1月31日组建疫情心理危机干预团队,心理中心团队在认真研读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基础上,经过2天的紧张筹备,于1月31日启动了中南林“心理防疫”咨询平台,在省内第一批开通心理援助QQ,每晚19:00至22:00咨询师准时上线,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咨询服务,五位专职心理咨询师轮流值班,直到疫情结束。2月9日学校心理援助服务QQ纳入湖南省心理援助服务平台,已经为省内高校师生共开展了1200多人次心理援助服务,成功转介和干预危机个案40人次,服务量和危机干预量均居全省首位。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咨询的需求,学校于3月9日同步开启了QQ在线一对一咨询,截至目前接待个体咨询320人次。袁红梅和王小凤积极参与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服务,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求助80多人次。红网、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先后对我校的心理服务进行了报道。

健全在线课程,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线上教学。2月10日开始,心理中心教学团队根据疫情形势,多次组织视频会议,拟定教学内容,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心理调适》、《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并对线上教学进行了周密部署,录制相关教学音频和视频。2月24日依托学习通、QQ群和腾讯课堂全面开展2019级心理健康教育线上课程教学。将心理测验、21天打卡、心理主题班会等心理文化“云”活动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大大提升了线上教学的参与度与趣味性。心理健康课程师生访问量达100万人次,师生互动达近10万人次。教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贴近当前实际,受到教学督导团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满意度达90%以上。学校教学简报也两次报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情况。

组织调查与排查,及时把握学生心理动态。疫情发生后,为及时把握学生心理状况,我校心理中心通过以下渠道全面组织调查和排查,及时发现风险案例并进行有效干预:一是组织2019级6000名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现状普查;二是联合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组织10000名学生参加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三是组织学院对校院两级重点关注学生进行了一对一排查和视频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治疗情况;四是制定个性化心理问题学生复学新方案,组织学院跟踪和帮助因心理问题休学的同学处理复学和学籍相关事宜。

以“延迟开学不延迟爱”为宗旨,积极开展线上心理文化活动。依托学生心理干部团队,组织开展了100多场校、院两级线上心理文化活动,参与人数达上万人次。一是将传统心理文化活动搬移至线上,如心理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心理知识培训、读书分享会、21天效应之运动、阅读和视听打卡活动等;二是针对心理防疫,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心理文化活动,如:我的抗疫故事、“大学心事”微电影大赛、把我读给你听、追寻生命的意义征文大赛等。4-5月开展了面向大四学生、考研学子和伸手情绪、社交焦虑、恋爱等困扰的群体,开展了五期不同主题的线上团体辅导。

心理健康“云”礼包助力学生心理成长。为切实帮助返校学生尽快适应复课复学状态、居家隔离状态的学生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我校结合后疫情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心设计了三大主题,于5月21~24日开展了心“林”有约之“后疫情时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网络直播讲座,为全省高校大学生及家长送上了一份专业、贴心的心理健康“云”礼包。心理中心整合团队资源,分工协作,确定了袁红梅、王小凤、沈丹3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职咨询师主讲,罗伏生、李思婷老师则承担素材收集、课件美化、听课评课等责任,助力系列优质课程的打造。这3名讲师中有两名博士,一名硕士;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一名讲师;一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一名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能手,一名省级优秀咨询师;三人均为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不仅有较高的理论修养,也有丰富的咨询实操经验,确保了讲座的质量。

本次专题辅导活动总共吸引了约8万人次围观学习,其中高校师生占比约95%,另外5%则为家长和其他网民;三场直播中观众互动高达5.4万人次,开创了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单项活动参与人数最多的历史。尤其是第一场“后疫情时期的心理建设”更是吸引了5.7万多人参与,收到观众互动评论近3.7万人次。活动受到社会和媒体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人民日报、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潇湘晨报等媒体均作了专题报道。

建立心理教育数据平台,推进心理教育管理动态化、科学化。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呈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心理咨询量和重点关注量逐年上升,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心理健康教育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为适应后疫情时期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新要求和新特点,学生工作部报请学校信息中心立项建设“基于应激-素质模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大数据平台”,平台已初步完成基础建设,预计6月中旬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应用。该平台包含人员管理系统、人口学调查系统、心理自助系统、辅导员干预管理系统、学生心理测评系统、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咨询预约管理等子系统,将有效推动校、院两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推进心理教育和管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和动态化,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邹 敏 袁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