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学子”没有退路?

期次:第366期    作者:刘娟兰   查看:151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是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王小妮教授11月发表在《南方周末》的《出身寒门的大学生》,她认为农村大学生“真正的问题也许不是寒门是否出贵子,而是寒门无退路”。这让我联想到某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3月“两会”分组讨论时的惊人之语:“我们也不要鼓励我们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了,因为一旦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就回不到自己的家乡,回不去自己的家乡就是一个悲剧”。
  作为一个全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为何出如此言论呢?时隔八月,再看王小妮教授提出的“真正的问题也许不是寒门是否出贵子,而是寒门无退路”,不禁让人深思难道“寒门学子”真的是没有退路?
  那位委员认为,现在大学生求职不易,农村孩子读大学后也可能找不到好工作,而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有的农村家庭甚至还出现了因学返贫的现象。所以,“他们不用来城里,在农村凭一技之长也许就发展起来了,有技术,有目标,有幸福。”而且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就种田经验看,田头上八九十岁的老人比一般大学生多多了,“人家坐在田头,就知道庄稼长势,就知道怎么施肥打药,就知道收成好不好。”于是得出结论农村大学生没有出路。
  我不敢苟同政协委员的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已成为社会共识,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推广使用。袁隆平院士实现水稻亩产达900多公斤,还有农博会上众多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等,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中国农村要提高生产力搞市场经济下的现代化农业,采用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等技术,更是离不开科学技术,而大学生是学习科学技术的精英群体,所以农村不仅需要大学生,而且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可见“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观点,因为农村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
  王小妮教授说的“寒门无退路”更多的是感慨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许多农村大学生因户口迁移,失去了原来拥有的土地。仿佛在大海里游泳的人丢掉了救生圈。可本来就是城镇户口的大学生没土地不照样也要生存发展吗,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何来“寒门无退路”之说呢?
  也许有人抱怨农村的教育相对落后,农家子弟很难进入重点大学,因而在城市就业中没有优势。普通农村大学生虽然接受了大学专业知识教育,但很大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市场竞争意识、一定的资金资助,或组织、沟通、协调等综合能力有所欠缺,难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那么这是个人能力和素质问题,与“寒门”“富门”、城里农村没有多少关系,关键还是大学生自己的努力与机遇。这正说明进退的路由大学生们自己掌握。
  俗话说“穷山富路”,在城乡差距明显,城里发展机会比农村多。大学生当然要权衡利弊,相比之下,即便滞留城中,蜗居待业,农村大学生也不愿回家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绝大多数人在城里找到了安生立命的工作。近年来,大学生在农村办养猪场、开农家乐等成功创业的报道已屡见不鲜,谁又说他们走“退路”呢。
  “面向城市,无事能做;回望农村,无路可退”,此情此境情何以堪,大学生应该掌握真才实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社会需要的人。面对当今现实的就业之难,我们更应该有冷静的思考———思考问题的根源,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