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行抗疫的中南林人,做一线“战斗员”!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严峻的疫情面前,有一群最美“逆行者”,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兼程,使命必达,给了我们最深的感动。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南林人! 校友申鸽:逆风挺立,离病毒最近的妈妈2012届野生动植物保护专业校友申鸽,是娄底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的员工。硕士研究生毕业时,这个在导师彭映辉眼中“总是笑眯眯的,做事很认真”的陕西妹子,作为人才引进到这里工作。“我们已经检测出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向各地蔓延之势”,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准备过两天放假后回老家过年的申鸽接到科室主任的通知。在检验科工作多年,她敏感地意识到,作为全市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单位接下来的防控任务可能会很重。“关键时刻,非常时期,作为共产党员和医务人员决不言退!”她与同在检验科工作、并担任副主任的爱人简单商量后,立马取消休假。公公婆婆也“临危受命”,除夕当天乘坐高铁从陕西老家赶来帮忙带孩子,做他们的坚强后盾。从除夕到正月初三,申鸽和另一名同事一连4天泡在实验室里,一批又一批、一刻不停地检测样本。直到正月初五,当更多的同事投入到项目组后,她才得以“享受”三班倒的轮换。一身防护服、一把加样枪,就是检验人的战斗“装备”。每当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后,脱下防护服,他们早已是满头大汗、疲惫不堪。作为疾控中心离病毒最近的人,同时也是“新冠项目组”里唯一的妈妈,申鸽从未想过退缩。申鸽说,当练习、演习、比赛变成实战,才初次浅显地体会到什么是神圣的使命。我们可能不是最完美的正能量传承者,但我们愿做正能量的传递者。 大四学生李顺:青春逆行,投身抗疫最前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6级生物技术1班本科生李顺,于2019年12月与圣湘生物签订三方协议后进入公司实习。自武汉刚开始发生疫情时,圣湘生物公司就高度关注,群策群力于2020年1月14日成功研制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PCR-荧光探针法)。1月27日(正月初三),因为人手不足,之前有其他病毒核酸检测经验的李顺接到公司召唤,希望他能前往长沙市第一医院检测科,为患者核酸检测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没多想,李顺满口答应,成为公司里投入这场“战斗”的第一个实习生。接下来整整7天,他每天不间断在实验室里工作12小时左右。“每天上午一批,下午一批,必须要把检测全部做完才能下班。”辛苦劳累并没有使他心生退意,而更加坚定了他迎“疫”而上的信心与决心。由于表现出色,李顺还作为技术人员被公司派往益阳等地级市相关医院负责带教工作,为守护国人健康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李顺说,穿防护服很难受,但前方的医护人员肯定更加艰苦。“希望疫情早日过去,祝愿大家都平安!” 校友彭胜、王文冠夫妇:“双警家庭”舍小家为大家,守护我们的家园1997届法学专业毕业生彭胜就职于北海市公安局技侦支队大队,王文冠现就职于北海市公安局公园路派出所。他们既是同事,又是伴侣,既是夫妻,又是知己,更是一路同行、并肩作战的战友,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爱。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彭胜、王文冠夫妇坚守岗位,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彭胜在信息组彻夜加班从海量数据中梳理涉及疫情相关信息,王文冠在核查组深入旅馆、小区、居民住宅开展高危人员核查和管控。夫妻俩经常忙得不着家,家中的事情无暇顾及,只能抽空打个电话叮嘱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照顾好自己,做好防护,注意安全。王文冠说:“面对疫情防控工作,虽然加班加点、辛苦劳累还要面对可能被感染的危险,但是有空还是会发信息互相鼓励,这样心里也轻松很多,有时候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校友陈朝静:践行国企担当,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1994届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友陈朝静,现任中建四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2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全国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在武汉雷神山应急医院建设最需支援的紧急时刻,陈朝静校友所在的中建四局安装公司临危受命,火速加入武汉雷神山应急医院建设,负责武汉雷神山医院A9区25套病房的机电安装、水电系统、新风系统、智能化部分等业务工作。2月4日晚上,接到中建四局援建指示后,陈朝静立即组织召开援建雷神山医院紧急视频会议,成立现场工作机构,要求举全司之力援建武汉雷神山医院,发挥安装人敢于拼搏的精神,圆满完成援建任务。中建四局安装公司除援建雷神山医院外,还在广东等地也主动勇担央企责任,众志成城投入抗击疫情阻击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国企担当。 大四学生谢创:尽己所能,采购物资驰援最前线理学院2016级信息与计算科学二班本科生谢创,中学阶段曾在国外就读。疫情发生后,他发动海外的朋友,一起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正当同学们在家欢度鼠年新春,谢创发起了湖南烛影志愿者组织,发动了我校数名学生以及数名海外好友,在大年三十紧急采购了一批高等级的防护物资。他与海南航空公司、阿里、菜鸟等企业联系打通运输通道,对接了首汽约车湖北志愿者组织,将物资发往武汉多家医院以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并持续跟进相关环节确保物资能够安全、快速地抵达抗疫第一线。在第一批物资发出后,谢创又开始为前方医院筹集更多物资。1月30日,他以个人名义向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3M专业医疗防护口罩1500余只,并定点发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工作。除了支持一线医院的防控工作,谢创也不忘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为没能及时买到口罩的同学,免费提供了一批口罩等防护物资。 大三学生宋超杰:奋战防“疫”志愿第一线人民网重庆频道2月15日以“‘90后’志愿者奋战渝中防疫一线”为题,报道了战斗在渝中防疫一线的“90后”青年突击队员群像。其中,记录了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预备党员宋超杰与哥哥陈朝彬,报名参加重庆市渝中区平安街社区防控疫情工作志愿者,他们不畏严寒,每天在岗位上值守十二个小时,认真负责完成防疫工作的情况。他们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值守到晚上八点半,在这十二个小时里,不断重复进行着登记、核对、测温的工作。长时间的站立让兄弟俩的双腿又麻又冷,口罩更是在他们年轻的脸上留下了“青春印记”,但他们仍然认真负责地站好了每一班岗。他们在防疫工作中忙前忙后,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校友虞进宇:请战入列,用行动接受组织考验!“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虞进宇是我校2017届环境科学专业校友,现是南莫镇林庙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也是一名党员发展对象,自疫情发生以来,他第一时间“请战”加入防疫行列,迎难而上,默默坚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践行初心,接受党组织的考验,用爱和责任守护“家”。“我虽然不是本地人,但我早已经把林庙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既然是故乡我就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虞进宇说道。同时,他还协助镇防疫督查工作,每天和同事以“四不两直”方式到全镇16个村督查防疫工作落实情况,本着“防控工作到哪里,监督就覆盖到哪里”的原则,全天连轴转,确保工作监督“一个不落”。 校友李孜旭:青春战“疫”,愿做志愿者逆风而上!2020年1月6日,我校2019届金融学专业校友李孜旭加入到南京江北新区大厂街道新华一村社区,深入基层进行实践学习。春节以来,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加重,社区书记建议李孜旭中止实习,但听闻社区防疫工作日渐严峻、人员紧张,李孜旭又主动申请成为社区的一名防疫志愿者,“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我不能因为疫情就放弃工作。正是因为疫情危险,所以我更要担起责任先行,用行动践行入党誓词。”疫情期间,李孜旭与社工一起驻守在防疫一线,对来往行人、车辆进行登记,为居民测量体温,并跟随网格员一起,帮助被隔离家庭、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向居民普及防疫知识。防疫工作繁忙而辛苦,但李孜旭从未有任何抱怨,无论哪里有需要,他总是回复道:“好!我来了”,用实际行动书写作为一名青年学生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校友何俊洁:潇潇雨歇出征夜,栉风酾雨战于前何俊洁,我校风景园林学院2019届毕业研究生,毕业后以选调生身份前往洪江市黔城镇人民政府工作,目前是黔城镇小江村任驻村干部。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何俊洁与洪江市众多基层防疫工作人员一同维持着该市零确诊、零疑似的好战绩。为落实早发现、早检测、早隔离的措施,大年三十,何俊洁和村干部就开始了第一次的入户摸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机会。期间,何俊洁写大字标语百余幅,剪辑视频6条,和村干部的共同劝导简易操办白喜事7起,劝停延后红事办酒3起,劝散聚集性活动多起,调节邻里纠纷2件。“抗‘疫’到岗之后,每一次宣传劝导,每一次入户摸排,越来越熟悉的乡间小道,都让我更加懂得‘担当’二字的分量,更加坚定一颗‘公心’走到底。一个月来昼出夜未归的连续奋战,说不辛苦是假的,但看到身边同事克服困难通宵值守,相互打气;看到群众积极配合工作,防护意识越来越高;看到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一心,共赴时艰;看到举国之力抗击病毒;看到和平年代最大的人员管控和民族团结……我坚信,这场战役不久就要结束,胜利必将属于我们。”何俊洁说道。     校友陈本坤:不辞战疫勇先锋,惟愿疫如空“您好,我们是白衣镇政府的工作人员……”2月6日,我校2019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陈本坤正在做返津人员电话回访工作,作为津市市白衣镇镇干部,这是他在湖北老家进行电话回访的第11天。陈本坤是湖北省公安县人,去年农历腊月二十八回老家过年。身在湖北,心系湖南的陈本坤看到同事们忙碌在抗疫一线,希望自己也能做些什么。大年初二,他主动提出通过网络和电话开展工作,开启“云抗疫”模式。陈本坤每天都会通过微信群、电话等形式了解工作内容,然后每2天对100多名返津人员进行一轮远程信息核查、电话回访问候,电话后进行分类登记,然后上报镇政府。除此之外,他还负责通讯员的工作,已写多篇报道。“一别两相念,湘鄂思牵牵……病毒肆虐纵艰险,守责逆行敢为先。生死恨,请缨荣,不辞战疫勇先锋,惟愿疫如空。”这是陈本坤创作的诗,题为《“疫”战成功》。陈本坤说,“只要疫情需要,我一定第一个上,不管在哪里,使命必达,担当不变。” 大四学生宋光宇:退役复学大学生抗“疫”一线践初心“作为受过基本医疗救护培训的部队三级卫生员,我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守护人民的忠心,愿承担起作为退伍军人的责任,与社区干部们共同守护社区居民健康。”这是我校旅游学院学生宋光宇,递交给社区《请战书》中的一段话。从2月12日至今,他跟同为退役军人的母亲于新一起,志愿参加社区联防联控工作,守护社区居民健康。宋光宇来自天津,在部队大院里长大,一家三代有9名军人。耳濡目染,他从小就向往成为一名军人。2016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位于雷锋家乡长沙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入读一年后,宋光宇在学校的推荐下光荣入伍,随所在部队驻扎在祖国大漠北疆度过了两年艰苦的军旅生涯。服役期间,他还曾获个人嘉奖1次,获评“优秀义务兵”。2019年9月,宋光宇回到学校继续学业。二月的天津普降大雪,气温骤降至零下,夜间更加寒冷。从2月12日开始,宋光宇和母亲主动投入到紧张的社区防控工作中。测温、询问、登记、巡查……每天清早,他们就开始守在社区门口,一丝不苟地完成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工作,直至深夜。“部队生活,我觉得不仅仅锻炼好了身体,最主要是思想上的磨炼。在生活中遇到身边人有困难,如果是当兵之前也许我会当一个普通的旁观者,但是现在我肯定会第一时间冲上去。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人民子弟兵。一天是军人,一生是军人,这不是口号,而是埋在我、我们、所有军人内心深处的誓言!”3月5日深夜,宋光宇忙完一天的工作,在抗“疫”日记中写道。 大三学生吕超:爷孙齐上阵,抗疫守家园2020的这个寒假,我校2017级学生吕超,带着500个口罩的支援和自己退休的爷爷开始了半个月的志愿者时光。半个月以来,吕超和爷爷,以及其他十多名党员志愿者,每天8:30准时抵达社区,配合社区人员进行蹲守监控点量体温,入户登记摸排外来人员,居民院落消毒,到复工店铺检查和登记信息等工作,虽然社区工作相对繁杂,但是爷孙俩总是认真对待。吕超说:“在疫情期间,能体会到一种紧张的氛围,能看见很多奔赴在一线的志愿者们通过自己努力,使疫情的趋势得到缓解,让接下来的情况得到一个好转,这是很感动的地方。看到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使我很受鼓舞,给我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一丝动力。”